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?
作品標題
重慶山火救援實錄 熱血“長城” 凡人大義
參評項目
新聞攝影?_組照 (報紙)
體裁
?
語種
中文
作者
(主創(chuàng)人員)
鄭新洽、徐秋穎
編輯
劉晶、趙亢
原創(chuàng)單位
新京報
刊播單位
新京報
刊播版面
(名稱和版次)
A08-A09深讀、A10-A11深讀
刊播日期
2022-08-31 00:00
單幅/組照(幅數(shù))
8
?
?
采編過程
(作品簡介)
2022年8月24日,受報社指派,攝影記者于當晚抹黑上山抵達滅火一線,直至8月26日大火被完全撲滅。記者在一線用鏡頭記錄下志愿者與消防員共同決戰(zhàn)山火全過程。三天的采訪,通過傳播,一群穿著樸素,背著背簍,騎著摩托的“摩托騎士”成為輿論焦點。報道在新京報APP客戶端創(chuàng)造10萬+閱讀量,同時,在微博形成話題討論,中國人的“英雄氣”和拼搏奮進的精神面貌感染了海內外讀者。此次“重慶山火”報道,關于影像的采編過程有以下5點值得總結:?1、重大突發(fā),時間緊急,記者在諸多不利條件下,獨自到達現(xiàn)場,并迅速開展拍攝工作,這是攝影記者的職業(yè)素養(yǎng);?2、面對紛雜的場景,攝影記者的拍攝精準而克制。在眾多的線索中細致觀察,找到核心人物,如:系著蝴蝶結的女騎手形象;?3、拍攝技術過硬。記者克服了沒有光照的暗夜、光比極大的山火一線、塵土飛揚的山道等苛刻拍攝條件,最終作品影像清晰,曝光準確;?4、強化視覺邏輯,提煉精神內涵。面對火情的“凡人大義”不是靠一個人塑造,而是一群人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記者在前期有意識地從這一角度拍攝,對于后期版面編輯思路,及評論跟進的出發(fā)點,都起到點題的作用;?5、視覺風格突出。整組作品影像細節(jié)豐富,光影控制恰到好處。
社會效果
火場中舍我其誰的“騎士精神”,是中國當下的時代精神,極大鼓舞著全國人民的士氣。重慶山火救援報道刊播后,在各種傳播渠道引發(fā)廣泛而積極的討論。幾乎所有讀者和觀眾都被火場中的“騎士精神”所感染和震撼,特別是國人面對天災的積極心態(tài),不等不靠,軍民一心,最終打贏了這場災情的攻堅戰(zhàn)。攝影作品中記錄的緊張、感人、宏大的畫面,進一步講述了一件事、一群人、一個國家的動人故事?;馂默F(xiàn)場中的“騎士形象”一時成為外媒積極播發(fā)的影像爆款,短時間內,在外網引發(fā)廣泛傳播。YouTube、Twitter、Instagram,幾乎所有境外社交媒體對重慶山火都持正面積極評價。境外網民由衷贊嘆:“中國人眾志成城,軍民一心的事跡在國外是絕不可能發(fā)生的,這樣的情景,這樣的人群也只有在中國可以找到”。該報道在騰訊、網易、新浪、搜狐、百度、今日頭條等國內多平臺在第一時間均有轉載報道。攝影作品被中國攝影報、人民攝影報等專業(yè)媒體使用。通過傳播持續(xù)發(fā)酵。攝影作品中諸多人物被大眾所銘記,如:“紅蝴蝶結女騎士”吳樸慧如今已經成為一名公益志愿者,并且成為2022年度“感動重慶十大人物”候選人之一。
初評評語
(推薦理由)
背上背簍、騎上摩托,身后揚起厚厚的塵土,他們不懼高溫、不懼危險,在山城叢山之間筑起了一道“防火長城”。這是面對山火,來自重慶“摩托騎士”的逆行姿態(tài)。記者通過寫實的鏡頭,跟隨這些參與救援的志愿者在火場一線,真實地記錄下了重慶山火救援中騎士的勇氣、擔當。整組作品拍攝手法專業(yè),現(xiàn)場感強烈,畫面語言豐富,視覺沖擊力強。整組作品中,“摩托騎士”和消防員們并肩作戰(zhàn),彼此并肩戰(zhàn)斗的情誼難得,山城民眾樸素的家國情懷令人動容。而這一場中國式救援也震撼了世界,這是新時代志愿者精神的體現(xiàn),也是城市中凡人大義的彰顯,更見證了我們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團結和不屈。
作品標題 |
重慶山火救援實錄 熱血“長城” 凡人大義 |
參評項目 |
新聞攝影?_組照 (報紙) |
|
體裁 |
? |
|||
語種 |
中文 |
|||
作者 |
鄭新洽、徐秋穎 |
編輯 |
劉晶、趙亢 |
|
原創(chuàng)單位 |
新京報 |
刊播單位 |
新京報 |
|
刊播版面 |
A08-A09深讀、A10-A11深讀 |
刊播日期 |
2022-08-31 00:00 |
|
單幅/組照(幅數(shù)) |
8 |
? |
? |
|
采編過程 |
2022年8月24日,受報社指派,攝影記者于當晚抹黑上山抵達滅火一線,直至8月26日大火被完全撲滅。記者在一線用鏡頭記錄下志愿者與消防員共同決戰(zhàn)山火全過程。三天的采訪,通過傳播,一群穿著樸素,背著背簍,騎著摩托的“摩托騎士”成為輿論焦點。報道在新京報APP客戶端創(chuàng)造10萬+閱讀量,同時,在微博形成話題討論,中國人的“英雄氣”和拼搏奮進的精神面貌感染了海內外讀者。此次“重慶山火”報道,關于影像的采編過程有以下5點值得總結:?1、重大突發(fā),時間緊急,記者在諸多不利條件下,獨自到達現(xiàn)場,并迅速開展拍攝工作,這是攝影記者的職業(yè)素養(yǎng);?2、面對紛雜的場景,攝影記者的拍攝精準而克制。在眾多的線索中細致觀察,找到核心人物,如:系著蝴蝶結的女騎手形象;?3、拍攝技術過硬。記者克服了沒有光照的暗夜、光比極大的山火一線、塵土飛揚的山道等苛刻拍攝條件,最終作品影像清晰,曝光準確;?4、強化視覺邏輯,提煉精神內涵。面對火情的“凡人大義”不是靠一個人塑造,而是一群人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記者在前期有意識地從這一角度拍攝,對于后期版面編輯思路,及評論跟進的出發(fā)點,都起到點題的作用;?5、視覺風格突出。整組作品影像細節(jié)豐富,光影控制恰到好處。 |
|||
社會效果 |
火場中舍我其誰的“騎士精神”,是中國當下的時代精神,極大鼓舞著全國人民的士氣。重慶山火救援報道刊播后,在各種傳播渠道引發(fā)廣泛而積極的討論。幾乎所有讀者和觀眾都被火場中的“騎士精神”所感染和震撼,特別是國人面對天災的積極心態(tài),不等不靠,軍民一心,最終打贏了這場災情的攻堅戰(zhàn)。攝影作品中記錄的緊張、感人、宏大的畫面,進一步講述了一件事、一群人、一個國家的動人故事?;馂默F(xiàn)場中的“騎士形象”一時成為外媒積極播發(fā)的影像爆款,短時間內,在外網引發(fā)廣泛傳播。YouTube、Twitter、Instagram,幾乎所有境外社交媒體對重慶山火都持正面積極評價。境外網民由衷贊嘆:“中國人眾志成城,軍民一心的事跡在國外是絕不可能發(fā)生的,這樣的情景,這樣的人群也只有在中國可以找到”。該報道在騰訊、網易、新浪、搜狐、百度、今日頭條等國內多平臺在第一時間均有轉載報道。攝影作品被中國攝影報、人民攝影報等專業(yè)媒體使用。通過傳播持續(xù)發(fā)酵。攝影作品中諸多人物被大眾所銘記,如:“紅蝴蝶結女騎士”吳樸慧如今已經成為一名公益志愿者,并且成為2022年度“感動重慶十大人物”候選人之一。 |
|||
初評評語 |
背上背簍、騎上摩托,身后揚起厚厚的塵土,他們不懼高溫、不懼危險,在山城叢山之間筑起了一道“防火長城”。這是面對山火,來自重慶“摩托騎士”的逆行姿態(tài)。記者通過寫實的鏡頭,跟隨這些參與救援的志愿者在火場一線,真實地記錄下了重慶山火救援中騎士的勇氣、擔當。整組作品拍攝手法專業(yè),現(xiàn)場感強烈,畫面語言豐富,視覺沖擊力強。整組作品中,“摩托騎士”和消防員們并肩作戰(zhàn),彼此并肩戰(zhàn)斗的情誼難得,山城民眾樸素的家國情懷令人動容。而這一場中國式救援也震撼了世界,這是新時代志愿者精神的體現(xiàn),也是城市中凡人大義的彰顯,更見證了我們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團結和不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