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正文

“雙搶” 之變:從“累得脫層皮”到“當甩手掌柜”

2023-10-31 09:49 | 來源: 中國記協網
【字號: 打印  
Video PlayerClose

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

作品標題

“雙搶” 之變:從“累得脫層皮”到“當甩手掌柜”

參評項目

通訊(通訊社)

體裁

?

語種

中文

作者(主創(chuàng)人員)

周楠

編輯

方立新、謝銳佳、黃海波

原創(chuàng)單位

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

刊播單位

新華每日電訊

刊播版面(名稱和版次)

調查觀察(第7版)

刊播日期

2022-09-09

字數/時長

7007?

采編過程(作品簡介)

這是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最具傳播力的農業(yè)通訊報道之一。一是獨家挖掘出典型意象,通過為“雙搶”(搶種搶收)“立傳”,反映時代變遷。在南方稻作區(qū),“雙搶”被稱為“最辛苦的農活”,它近年來發(fā)生翻天覆地之變,是反映南方水稻生產變革乃至我國農業(yè)發(fā)展成就的典型樣本。但是,鮮見對該主題的深度報道。作者結合少年時參加“雙搶”的經歷,以及多年研究“三農”的積累,挖掘出該意象,生動充分反映了時代變遷的偉大成就。 二是充分體現了調查研究的作風。在多年深耕農業(yè)報道的基礎上,作者深入采訪老中青三代糧農、農業(yè)干部、農業(yè)院士學者、有“雙搶”經歷的城市居民等50余人,精心謀篇布局,從策劃到采寫編歷時半年之久,推出了鉤沉歷史、連接當下、探討未來的深度報道。 三是文字鮮活,情懷質樸,共情效應突出。對于在南方農村長大的“50后”到“80后”四代人,“吃得‘雙搶’苦,何事不可為”這句話,是每代人努力“進城”的精神動力。報道講述“‘雙搶’之苦、樂、變”故事,勾起讀者回憶、映照時代巨變、連接當下幸福,產生強烈的情感沖擊。尤其以《告別被稱為“農人煉獄”的“雙搶”,中國農業(yè)正在經歷什么?》為新媒體標題,催淚共情,成功實現農業(yè)報道傳播“出圈”。

社會效果

稿件在《新華每日電訊》整版刊登,被130多家媒體轉載。學習強國、新華社客戶端在首頁展示,客戶端總閱讀量累計312萬人次;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達到10萬+,新華每日電訊、半月談、瞭望智庫、財經國家周刊、瞭望東方等多家媒體的微信公眾號轉發(fā);《安徽日報》《湖南日報》等省級黨委機關報在報紙上轉載,《湖南衛(wèi)視新聞聯播》口播報道;人民網、新華網、中國網等大量網站轉發(fā);今日頭條、百度新聞、騰訊、鳳凰網、搜狐、網易等大量市場媒體轉載。 該報道在“三農”領域引發(fā)高度關注?!掇r民日報》微信頭條推送,《南方農村報》在報紙頭版轉載。難能可貴的是,“三農”學術界給予高度肯定,中國人民大學程國強教授、武漢大學賀雪峰教授、中國農業(yè)大學朱啟臻教授等多位知名“三農”專家,或在其官方學術平臺、學院官方微信公號上頭條轉發(fā),或在其個人實名微博微信號上廣泛推崇。業(yè)界專家點評該報道“是一篇新聞調查,也是鄉(xiāng)村散文、報告文學和農業(yè)論文”。同時還獲評新華社社級好稿。

初評評語(推薦理由)

“三農”記者多年深耕基層,結合深入扎實的調查研究,讓這篇農業(yè)通訊不僅有故事和細節(jié),有情感和溫度,更有高度和格局;獨家挖掘出“雙搶”這一典型意象,巧妙借鑒“立傳”等表現手法,在具有歷史縱深感的講述中,充分有力展現我國農業(yè)現代化取得的偉大成就;通過講述三代人具有時代烙印的故事,勾起讀者回憶、映照時代巨變、連接當下幸福、展望未來方向,催淚共情,成功實現農業(yè)報道立意出彩、傳播“出圈”。

?

   1 2 下一頁  

責任編輯: 陳燕
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5790